本文摘要:李河君所绘就的举世蓝图,因为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力,因此也就留下不少谜团。
李河君所绘就的举世蓝图,因为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力,因此也就留下不少谜团。“世界这么大,我早就出去看看了。
”黑龙江双鸭山至海南海口、浙江长兴到青海海南州,李河君行走在大江南北,指点四海山川,他的薄膜世界比任何一家国内光伏大公司的布局都要气魄许多,规模亦是空前。在他的思维里,做光伏的竞争对手都是在做“小光伏”,而汉能要做的是“大光伏”。
李河君所绘就的举世蓝图,因为超越了很多人的想象力,因此也就留下不少谜团,至今无人破解。李河君接受采访为何分散布局?国内主要的几家光伏中下游公司,都没有汉能所布下的阵仗大。常州的天合光能(TSL.NYSE)组件生产基地集中在常州、湖北仙桃等;阿特斯太阳能(CSIQ.NSDQ)主要在苏州和常熟做电池及组件;英利新能源除了把自己的多晶硅业务放在海南之外,其大本营始终是在河北保定。
其他如中电光伏、中利科技、海润光伏等一波公司也都把工厂放在了华东地区,而且各有侧重城市。汉能的生产基地在哪里,答案是:全国各地。汉能所做的是一个庞大布局,其中既有海口、河源等华南城市,还横跨成都、青海等西部地区,长兴、常州、南京、禹城甚至路途遥远的黑龙江双鸭山也都在列。多位人士猜测,汉能铺这么多的基地,不像是为了拿地或转做房地产,因为这些用于建设厂房的土地,似乎大多数无法使用在商业土地上。
而且,这么做对于光伏制造商来说,也似乎看不到什么好处。从现在的光伏行业格局来看,晶体硅光伏企业肯定是规模越大、越集中才更有竞争力。真实产能多少?除了在生产基地上有大手笔,汉能官网也称,四川、广东、海南、浙江等多个生产研发基地的总产能已达3G瓦。
而且,汉能在全球进行电站资源开发,已与新疆、内蒙古、宁夏、江苏、海南、山东、河北等省区以及欧洲多国签订了约10G瓦的薄膜发电电站建设协议,成为涵盖技术研发、高端装备制造、组件生产和电站建设等薄膜发电产业上、中、下游全产业链整合的高科技清洁能源企业。但汉能的多个基地的总产能相加似乎并没有实现预期的产能。除此以外,南京、青海等汉能工厂也还没有电池产出。2012年年底,汉能宣布,作为世界最大的薄膜太阳能企业以及太阳能发电系统集成商,其总投资约为270亿元人民币。
然而据《第一财经日报》了解,包括上述地区在内的多个生产基地的实际总投资额,尚未企及270亿元这一数字。汉能真实财力?与光伏圈内人士的共识不同,外界一直觉得汉能是一家资金实力十分雄厚的企业。2012年还不被外界所识的李河君,2013年突然杀出,进入了某富豪榜单的第83位,此后李河君呈现的是“光伏云”晋级趋势:2014年和2015年分别位列第三和第一,今年已经把马云甩在了后面。福布斯富豪榜单中,李河君也同样是2013年才崭露头角,连续3年都保持在前五。
然而,摆眼前的现实是,汉能的多个薄膜电池生产厂似乎并没有强烈感受到有个“富爸爸”的好处。部分区域的光伏电池生产项目推进缓慢,有些项目还依靠了投资所在地的政府投融资平台公司来“打借条”开工。
李河君的速度与激情,似乎也还完全没有感染到银行业,对汉能如此声名远播的企业,国内的各大银行并非都“网开一面”。地方政府态度?不少地方政府在李河君初来乍到时,颇有好感。成本低、生产过程无污染,将取代晶硅电池路线,最终会主导太阳能光伏领域——这是李河君自2009年以来在多个场合提及的薄膜太阳能电池好处,李河君甚至还专门编了顺口溜:“太阳能,量无限,面无边,照无时,盖无偏,取无价,用无染。
”他曾在2012年出版的《中国领先一把:第三次工业革命在中国》一书中预测,中国光伏建筑一体化市场的潜在直接规模约达10万亿元,相当于中国汽车工业的3~5倍,间接拉动经济增长规模30万亿元。他对光伏的豪情万丈,曾打动过诸多省份的政府。一些地方甚至帮其牵线搭桥寻找银行、有的甚至把自己的平台公司也拿出来,给汉能提供最大的帮助。
不过,经过了数年合作后,汉能与一些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发生微妙的变化:一些人对汉能将信将疑,对李河君所做的事情也有些搞不懂。虽然心急,部分地方政府还是和汉能保持着相应的来往。
但有的因看不懂汉能到底在搞什么,而开始有了另外的打算。
本文来源:澳门新浦京网页-www.dceactivities.com
我要加盟(留言后专人第一时间快速对接)
已有 1826 企业通过我们找到了合作项目